忙碌當作藉口
說自己太忙沒有時間的人,多半把時間花在毫無意義的習慣行為。
打算等一下再動手的事,通常就永遠不會完成了。
世上沒有真正的空閒時間,只有需要妥善運用的瑣碎時間。
開始時間管理之前,要先設定一個具體而明確的目標,然後才能設定優先順序
設定優先順序是為了決定「必須捨棄的項目」。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悄悄偷走時光的時間小偷。
把想避免的行為大致分為三種:習慣性的行為、無從選擇的行為,
還有為了別人而不得已消耗時間的行為。
「邊際效應遞減法則」最初因為喜歡而去做的事情,漸漸卻遍植成了一個沒有意義的習慣,
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在某個瞬間陷入就再也難以自拔了。
這件事既不能為我帶來最大快樂,更不可能為我的未來留下什麼好處,真是可惜了那段因沉迷
而荒廢的時間阿......
不要以「生活中唯一的樂趣」這種變相的說法,來包裝無意義的習慣養成的慣性、嗜好。
你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是什麼?是成長的喜悅。
十五分鐘也可以是很長的時間
有效活用瑣碎時間
可以最有效運用瑣碎時間做的事情之一,便是「自我反省。與自我面對面,能幫助你判斷自己適合培養
是哪一種領域的能力。
如果不能深入的與自己面對面,自己將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現在的自己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都不明確,就不可能決定明確的目標。
人在忙碌的時候,反而有空去做更多的事。
只有在忙碌的時候,我們才能切身的感受到,一直沒有時間去完成的那些事有多麼重要。
生活要夠忙碌,我們才能積極、主動的做好時間管理。
空閒的時候會比較有時間,但事積極管理時間的意願反而會變的薄弱。
凡事進行之前都要有「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的堅定目標意識,不要盲目的認為「反正努力去做就行了」。
如果少了堅定的目標意識和適當的方法論,不管多努力也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
真正的成就,是具備了「堅定的目標」、「適當的方法論」、「踏實的實踐」這三項要素才能達成
我自己也像過故事裡的伐木工,只知道不斷努力的鋸樹,絲毫聽不進去旁人提醒著,我的鋸子已經鈍了
只顧著要旁人別擾亂我在進行的事,原來這就是缺少了「目標」和「方法論」
從不檢討卻只在乎勤奮的去「實踐」。
這是一種惰性。
懶得檢討自己,是一種「勤奮的懶惰。缺乏自我省察,就很容易為了錯誤的目標而盲目向前衝,
或是繼續以錯誤的方式白費力氣。
受制於時間或條件,我們不太可能親自去嘗試所有的事情。於是,我們閱讀。
閱讀是必要的,盡量多閱讀,多思考關於自己的一切。
與人對話與讀書一樣,都有累積經建的管道。
「旅行是一種瀕死的社會體驗。」
出發去旅行,對於我停留過的當地人們而言,我是「我是不存在的人」,等於一個死去的人。
人阿,好像當身在異鄉的時候,才會從客觀的角度重新看見自己。
旅行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事會讓人領悟到原本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一點也不當然。
像這樣不帶一絲偏見、以隨性的思考為前提
對自己長久以來秉持的價值觀提出疑問,是旅行送給你的另一層意義。
偶爾停下你的腳步,用你真摯的雙眼檢視自己。
形容一個人的決心過不了第三天的四字成語是什麼?
答案是「作心三日」。
想要改變習慣,除非先改變腦部構造,要不然至少得反覆練習一個月才有可能。
我們要「作心三十日」才可能達成改變習慣的意圖,而不是三日。
重要的是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不要恐懼踏出你的步伐,你要警惕自己別停下來
練習,真的能讓許多事情變成可能。
別想著一次實踐很多目標。決心的項目很多,失敗的機率就越高。
重點在於一次只能設定一件事,然後隨時一邊自我檢視、一邊實踐。
所謂「明天」的決心,充其量只是在自我安慰。
奇蹟是慢慢醞釀出來的
一天一小時的練習,就足以受用一生。
「一:一守則」
用來勉勵自己:「只要一天一小時,投入一年的時間,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一守則,藏在心底的願望就不再是只能想像的美夢。
我想,沒有比持之以恆更可怕的力量。
看看各領域裡受人尊敬的人物,你會發現他們都是「甘受今日的痛苦、為明日做準備」的人。
不論想做什麼,沒有今天的痛苦,也就不會明天的成功。
你在度過每一個封閉的今天的同時,所苦思的自我管理問題,正是攸關人生成功的重點。
成長是從挫折中磨練出來的。
一帆風順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忘了檢視自我;
只有在失敗、出了問題的時候,才會開始驚慌的去想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自我檢視、了解問題是成長的跳板。
以人生的整體性來說,模稜兩可的成功比起切身之痛的失敗更加危險。
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不是你某一天看了一本書之後突然間被激發出來的。
那是一種每天都做一點、一步又一步的落實、無形之中慢慢累積的能力。
付出多少努力,就代表獲得多少力量。
重點不在於冷酷的試煉本身,而是自己面對試煉的態度。
留言列表